骑牛遇亲家  

  不少人都觉得结婚的对象最好是门当户对,这样便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纷争。若亲家两边的社会地位不同、一高一低,可能会产生很多尴尬情况,在广东话俗语中就有一句话叫作“骑牛遇亲家”,那是什么情况呢?

  “骑牛遇亲家”的意思就是做了一些不体面或出丑的事,偏偏又给熟人见到。

  这句话是从“骑马不撞着亲家公,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”演化过来。明代罗懋登在《西洋记》有写过这几句话:“有底洞心里道:‘骑马不撞着亲家公,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。’方才打得一个盹,惹得师父说了这许多唠叨。”

  在过去社会,骑马阶层的地位通常比骑牛阶层高,所以骑牛没有骑马那么光彩和威风。

  很多时候,人有一些威风事但又没有人知道,偏偏出丑又给熟人碰到。因此,这句话引申的意思是,碰巧被亲家或熟人见到一些尴尬的样子、出尽洋相。

  延伸阅读:马善被人骑 

 

扬州炒饭原是皇帝吃的?

  香港人喜欢吃的“扬州炒饭”,是用鸡蛋、虾仁、叉烧等食材烹调而成的美味炒饭。扬州炒饭远近驰名,它的由来有什么特别呢?

  这道美食的由来有几个版本,其中一个,相传是隋炀帝南巡江都(今扬州)时,命人煮他喜欢吃的“碎金饭”,就是鸡蛋炒饭,从此扬州人便把金色的鸡蛋炒饭称为“扬州炒饭”。

  也有另一个传说,扬州炒饭出自民间。早在春秋时期,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,喜欢用鸡蛋炒饭。当时人们会把中午的剩饭留到晚上,加入一两只鸡蛋...

一抽二掕

  购物过后,两手拿着几袋战利品回家的样子,常用“一抽二掕(lang3)”来形容。

  一抽二掕,也有人写成“一抽二襱(lang3)”,读音和意思都是一样的。

  究竟什么是“掕”?“掕”字有用绳扎紧,用勾挂住,或者把东西捆在一起的意思。“一抽二掕”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样子。

  形容同样景象的,广东话中还有“藤掕瓜、瓜掕藤”,也非常常用。

  延伸阅读: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...

“抵冷贪潇湘”与林黛玉有关?  

   最近天气寒冷,不少人苦恼出门时穿什么衣服才够暖。   然而,即使天气再冷,总会有人爱穿得少,老一辈的人通常会以“抵冷贪潇湘”来形容。

  “抵冷贪潇湘”,意思就是人们因爱美贪靓而穿得不够,以免因穿得太多而显得浮肿难看,即使难受仍心甘命抵。

  不说不知,抵冷贪潇湘中的“潇湘”源自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所住之处潇湘馆。

  这里的“潇湘”二字引用了帝舜同潇湘二妃娥皇、女英的典故,她们二人都是美女,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寻死。后人为了纪念她们,就以...

担屎唔偷食  

   “担屎唔偷食”在粤语中形容一个人非常老实,但仔细一想,一个人就算再狡猾也不至于会偷食粪便的,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从何而来?

  话说从前有农户会委托“挑粪工”进城收粪水为自家的田地施肥。为了报答这些城市“挑粪工”,农户到了有收成的时候,会把一些土特产送给他们。

  不过,有些清廉的挑粪工不好意思收下农民的礼物,拒绝将礼物带走,因为这种不接受额外待遇的举动,清廉的挑粪工就会被赞扬为“担屎唔偷食”了。

 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。有指...

翻转猪肚就系屎

  好朋友翻脸不认人、情侣分手后互相指骂,这些由“如胶似漆”变成“水火不容”、由和睦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情况,我们都会以一句“翻转猪肚就系屎”来形容。   翻转猪肚后当然就是猪的消化物,但为何又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?

  猪肚,也就是猪胃,是广东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。

  猪肚表面上光滑整洁,好容易洗干净,但里面实则藏有消化物,所以屠夫在宰杀的时候,需要将猪肚的内部翻出来,将里面半消化的食物和消化粘液清理干净,才能送入厨房烹饪。

  表面光洁的猪肚一经反转,就是肮脏的消化物,所谓“翻转猪肚就系屎”就是表示原本和睦友...

“食盐”怎样才能多过“食米”?  

   在与老一辈就某件事争论之时,一旦踏入有理说不清的地步,经常就会听到老一辈说:“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!”但现实中,“食盐”真的可以多过“食米”吗?

  “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”大概意思本是“我年纪比你大,我见的风浪比你多,人生经验也比你多,所以你应该听我说的话去做事”。

  但是,一位长辈吃过的盐真的可以比一位年青人吃过的米饭多吗?从科学角度来看,答案绝对是否定的。

  以15岁少年每餐一碗米饭来算,一位50岁的长辈,必须每天吃掉约150克盐,才能做...

“迷你”与“的骰”  

  香港地少人多,寸土寸金,所以过去十多年出现不少面积极小的纳米楼,非常“的骰”。有些纳米楼楼底高,室内设计师便向“高空”发展,令面积极小的纳米楼变成另类复式楼宇,可说是设计思维的突破。

  “的骰”,在广东话俗语中意思就是细小,正写为“菂薂”。根据《尔雅·释草》所载,“菂薂”即是莲子的果实,由于莲子果实很细小,因此在广东话当中延伸为细小的意思,通常是用来形容人或者物件的外形很精致、细小,等同于小巧玲珑。

  除了的骰外,香港人还常用“迷你”来形容细小。迷你是从英文字mini音译过来,...

我要回应

(可输入500字)

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,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

佛诞与佛历

  佛诞快到,大家知不知道佛教有自己的历法?又知不知道“佛历”是怎样计算的?

  根据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官网所示,世界佛教友谊会于公元1950年在锡兰科伦坡(即今斯里兰卡首都)举行会议时,讨论到关于佛陀释迦牟尼降生、成道、涅槃年代,及出家、成道、涅槃年岁史实。

  因为南传与北传佛教所记载的各有不同,于是在会议上正式作了共同划一的规定:

  佛陀降生于公元前623年的五月月圆...

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,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

  形容某人有胸襟,常用“有容乃大”来形容,但原来古语中还有一些类似诗句可用。

  “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,故能成其高。”这句话出自《管子 · 形势》。

  它的意思就是海不拒绝点滴的水,所以能够成为汪洋大海;山不排斥土石,因此能够成为巍峨高山。

  无论对人或学习,要有这样的心态,面对困难就能够突破自己了。

  延伸阅读:范仲淹烧蚊帐  

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

  我们受到挫折时,会有人鼓励说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意思是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的意思。

  不过,陆游的《游山西村》就有少许不同。他写道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意思是山峦重重,流水迂回,正担心无路可走;柳色暗绿,花色明艳,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村庄。

  这个诗句象征人生的道路往往崎岖曲折,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,只要有信念不要放弃,最终都会得到光明与美好的前景。

  后人以“山穷水尽...

这些“六”字头成语 竟与佛家有关?

  佛家思想,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,有些含“六”字的成语也源于佛教。

  六根清净:语出隋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:“五种法师、俱得六根清净”。六根指的是人的神经官能,分别为眼、耳、舌、鼻、身和意,是心与物媒介的根本,所以称之为六根。当人除去了欲念,便可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。相反,人若有执念,便会叫做六根不浄。

  六尘不染:语出武三思《孝明皇后碑》:“六尘不染,孤标水上之花...

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

  “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”是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的名句。

  陶渊明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、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, 是江西文学巨匠,他喜爱聆听亲戚朋友由衷的真心话,也喜欢以弹琴和读书为乐,消除烦忧。

  前面两句“世与我而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?”,与后句并起来,可以从中看到陶渊明对官场人事争斗的不耻心情,而他清高雅洁的情操,成为了后世的楷模。

  延伸阅读:人若志...

敬守此心 则心定,敛抑其气 则气平

  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,除了要善良外,还要心平气和。在古书中,就有一句“敬守此心,则心定;敛抑其气,则气平”。

  这句话出自金兰生的《格言联璧》。金兰生是清代学者,用了数年功夫,饱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,编成《格言联璧》。这部书的最大特色,便是将格言仔细地分类,有学问类、存养类、持躬类、摄生类等11类,所编选的格言都是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,很有启发性。

  延伸阅读: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 

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

  孔子的好学人人都知,他的自我学习态度是“学而不厌”,他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。

  《论语》里收录了许多记载孔子好学的名句,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《论语 · 泰伯第八》的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”。

  这句话的意思是;“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,生怕赶不上,赶上了又恐怕会丢失。”套用今天的话语,就是学习要有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的精神,就能达到“事半功倍”之效。

  延伸阅读:世事洞明皆学问...

“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”与吃有关?

  这句话出自于《礼记 · 学记》: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”意思是透过学习,才知道自己的不足,通过教学,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。

 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,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。

  其实在这一句前,就有“虽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。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;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”

 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,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。作者认为,品尝到美食,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;这就好像学习一样,亲自学习后,才能明白自...

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

  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。”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,来自“诗书画三绝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。

 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,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。

  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”的意思是,居室清雅有致,地方不必大;花朵只要香气芬芳,数量不在于多。

  “室雅何须大”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,如果屋主品德高尚,情趣自必高雅,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,不在于多少。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、不媚...

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

  大学问家荀子在《荀子·儒效》中,对怎样成才,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:“志忍私,然后能公;行忍情性,然后能修;知而好问,然后能才。”

  其中,“知而好问,然后能才”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,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。

  春秋时代,孔子被尊为“圣人”,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。然而,他不只教人,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。

  有一次,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。一进祖庙,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,不时向人问这问那。这个时候有...

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

  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。诗其中两句是:“有志方有智,有智方有志。”这两句话看似相似,实际大有不同,有“志”先还是有“智”先,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。

  他想说: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,才能勤奋学习,变得聪明。只有明白事理,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。

  立志有多重要?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。

 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,一天,魏校长问同学:“读书为了什么?”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,有说想发财,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。

  当校长问到...

人若志趣不远,心不在焉,虽学无成

  我们经常劝勉年轻一辈说:“做人要有远见,志向远大一点。”在中华经典名句中,就有张载《经学理窟.义理篇》的“人若志趣不远,心不在焉,虽学无成”,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志向不远大,精神又不集中,即使学习也不会有成效。

  张载是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他指出学习要成功的话有两大要素,一是立志要高远,二是专心致志。

  他认为若是心不在焉的话,虽学习了仍会一无所成的,怎样才是心不在焉呢?就是不能专心致志,而要做到专心致志,指的不是个人的一时状态,而是这个人做事的惯常姿态。

  延伸阅读:古代“劝酒”有专门职...

心欲专 凿石穿

  形容坚持做下去最终得到成功的,我们一直会以“铁柱磨针”来形容,不过,也有同样言简意赅的形容词可以用的,“心欲专,凿石穿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“心欲专,凿石穿”出自唐.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张郎心专,赋诗大有道理。俗谚曰:‘心欲专,凿石穿。诚能里之,何远之有!’”意思显而易见,就是一个只要专心一意,就算石头也能凿穿,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。

  同样道理,在曾国藩《致沅弟.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》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,就是“坐这山望那山”。

  全句...

五一国际劳动节

  今天是5月1日,是“国际劳动节”,让我们说一下劳动节的故事。

  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源自一场1886年发生在美国芝加哥的工人集会。起初这场示威游行的诉求只是劳工们想争取缩短工时,后来国际上为纪念这一个行动,就出现了“劳动节”。

  不过,美加地区都不以5月1日为劳动节,而是在9月的第1个星期一庆祝。

  更多国家和地区是将5月1日设为劳动节,包括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法...

百丈竿头须进步 VS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

  鼓励别人再接再厉,我们会说“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。在古书中,则有“百丈竿头须进步”,哪一个才对?

  先说百丈竿头须进步,出自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招贤大师偈》。竿头是竹竿的最顶部,高于竹竿的顶处,就是用来比喻一个人学问和成就即使已达到一定高度,也要继续努力,不断求进。

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则见于宋.朱熹《答巩仲至书》:“故聊复言之,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。”及元.张养浩《折桂令.功名百...

学问勤中得 荧窗万卷书

  成材必须苦学,所以有不少古语都与勤学有关,例如“学问勤中得,荧窗万卷书”,当中还隐含了一个典故。

  “学问勤中得,荧窗万卷书”出自汪洙《神童诗》,意思是学问需要勤奋学习才能得到,就像前人以囊荧取光,勤奋夜读诗书一样。

  “荧窗”就是指晋人车胤的故事。车胤少年时十分穷苦,吃都吃不饱,更别说晚上有油点灯供自己学习了。为了能够利用晚上读书,他捉了荧火虫放在小袋子内,借用荧火虫的一点点光来读书,终能成...

“君子用世 随大随小”下一句是?

  我们形容做人要尽力、负责任,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:“君子用世,随大随小,皆全力赴之”。

  君子用世,就是为世所用的意思。在世做事,要的是积极投入的态度,无论做大事也好,小事也好,都要竭尽全力,做到最好。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态度。

  原句出自魏源的《默觚 · 治篇》,而这位魏源是何人呢?

  魏源 (1794-1857),原名远达,字默深,湖南邵阳人,是晚清著名思想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他天才...

范仲淹烧蚊帐

  节俭是中国传统美德,在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· 梁纪》就有一句名言:“俭约,所以彰其美也。”就是指勤俭节约,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美德的意思。

 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节俭闻名的,他曾对儿子说过:“我最不愿意的,是看着儿女安享父官的富贵俸禄。”

  当年,第二位儿子纯仁结婚时,曾请匠人以高贵的绮罗制作蚊帐。范仲淹知道后十分生气,对儿子训斥一番:“吾家素清俭,安得乱我家法”,并警告说:“如将罗帐拿来家中,‘当火于庭’。”儿子听后惭愧不已,遂不再...

过则无惮改 独则毋自欺

  当我们做错事,但用诸多借口为自己开脱时,会被人说“不要再自欺欺人了”。古时一句类似的,即是周希陶《增广贤文》的“过则无惮改,独则无自欺”。

  这句话的意思是:犯了错不要害怕改过,独处时也不可自己欺骗自己。

  古时,能够做到过则无惮改的,就有著名的“周处除三害”故事。

  周处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官宦之家子弟,有一身武艺,可是经常欺压百姓,令百姓见他纷纷躲避。

  有一天,他听到一位老人说起当地有“三害”:一害是山中有虎,经常伤人;二是水下有...

王羲之的“墨池”

    我们日常工作常常会遇到困难,如果抱着“将勤补拙”的心态,必定事半功倍。《礼记 · 中庸》就有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
  这句话就是说:别人做1次能做到的,我做100次去完成它;别人做10次便做到的,我做1,000次去完成它。如果真的能够跟这个方法去做,即使天性愚笨的,也必定可以聪明起来;即使本质柔弱的,也必定可以刚强起来的。

  书法家王羲之,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学不倦,甚至因为疯狂写书法,令到家中池塘变成一池墨水。

 ...

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

  如果有人做事态度认真,又有求真的精神,我们会赞美这人做事“实事求是”,是一位能干可靠的人。

  在古圣言上,有一句更文雅的语句来形容,就是“务得事实,每求真是也”,出自班固《汉书 · 景十三王传》,由颜师古作注而得出这优美的释文。这句话意思就是务必寻求事实的真相,常常有求真的精神。

  这句话语原本出自《汉书 · 景十三王传 · 河间献王刘德》,刘德是西汉景帝第三子,被封为河间王。刘德修学好...

WeChat